校園文化之靈魂,學校整體文化的基礎。 理念識別系統(Mind Identity,簡稱MI)是學校的靈魂,是一種學校整體價值觀和辦學理念。它的形成往往來自學校絕大多數師生員工對學校存在意義、使命、辦學方向和發展目標的認定。不同的學校理念決定了學校不同的形象定位。 一般說來,一所學校的理念系統應當包括這樣幾點:學校的辦學理念、教育理念、培養目標、發展愿景、校訓、校風、教風、學風等。
校園文化的外顯部分,通過平面或立體展示的方式得以外顯。視覺識別系統(Visual Identity,簡稱VI),是SIS系統中具傳播力和感染力的層面。它是SIS的表層結構,是學校文化的靜態識別符號。它以一系列規范化的視覺表現符號以及日常應用設計,幫助外界建立對學校的統一視覺感受。視覺識別系統包括以學校標識、校徽、標準字體、標準色等為核心的基本要素,以及這些要素在學校建筑、事務用品和對外傳播中的具體應用。
校園文化的外顯部分,通過環境景觀的方式得以外顯環境識別系統(Environment Identity,簡稱EI)是學校形象系統中為直觀和外顯的部分,是學校視覺識別系統中物質化的環節,也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。環境設計力求突顯一種與辦學理念緊密結合的追求,處處體現歷史文化底蘊及生態園林、科學精神和歷史人文的和諧統一。
文化建設工程是把醞釀、策劃、設計等物質化。文化建設工程的基本程序是從醞釀、規劃、設計到竣工所經歷的整個過程中的各項工作開展先后順序的規定。它反映工程建設各個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,是從事建設工作的各部門和人員都必須遵守的原則。
運動場的設計、運動場文化的設計及施工。學校運動場是一個學校必不可少的活動場所,是學生開展體育活動及學校舉辦大型的體育比賽時,必要的體育場地。平時供廣大學生、教師及相關群眾鍛煉時使用。
社區建設指的是城市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支持、指導下,通過調整、強化社區自治組織和其他社區組織。
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目標,是要創造出先進的、健康的社會主義嶄新文化,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,是要形成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、有利于改革開放的價值觀念、精神風貌、輿論氛圍、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。
城市公園具有美化城市、調節城市小環境、改善城市空氣質量、維系城市生態平衡和防災減災等多種生態效應。